一、確定要校準的設備
并非實驗室中的所有設備都需要校準。根據設備在計量過程中的性質和作用,應評估設備對結果有效性和計量校準的影響,以合理確定設備是否需要校準。校準方案應包括待校準的設備。
二、確定校準方案
對于需要校準的設備,實驗室應制定校準計劃,該計劃應包括設備校準的參數、范圍、不確定度和校準周。因此,在制定校準方案時,應明確相關內容,以便根據具體要求明確校準后的確認。
(1)校準參數對于單參數設備,應根據設備的功能確定校準參數;對于多參數設備,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和相應的技術標準確定需要校準的參數,以確保所使用的參數得到校準。
(2)校準范圍實驗室應根據公認能力表中相應項目的計量范圍確定待校準設備的范圍。原則上,設備的校準范圍應覆蓋外部工作范圍,以確保計量結果的計量校準。
(3)計量不確定度設備的計量不確定(或準確度水平、最大允許誤差)應符合技術標準(如檢定規(guī)程或校準規(guī)范或國家標準)和國家校準等級表的要求,并應與所開展的工作相適應。實驗室設備的計量不確定度不得低于被測設備的計量數值。
(4)校準周期設備的校準周期應根據相應技術方法(如檢定規(guī)程或校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確定,也可根據使用頻率縮短或延長。當校準周期需要延長時,可根據JJF1139-2005《計量儀器檢定周期的確定原則和方法》確定校準周期,并保留相應的檢定材料。
三、校準機構的合格評定
設備管理人員應為每臺需要校準的設備填寫《設備校準機構能力符合性檢查表》,以確保所選校準機構能夠按照校準方案的要求完成設備校準。同時,由于校準機構為實驗室提供校準服務,屬于外部供應商,設備管理人員還應填寫校準機構的《供應商評估表》,并監(jiān)督所提供的服務。
四、校準日期的確定
校準機構完成設備校準后,設備按照規(guī)定的條件儲存,其校準狀態(tài)相對固定,通常不變。因此,該設備已獲得新的校準狀態(tài)。在確定校準日期時,應以校準證書中的“具體實施日期”為準。
五、設備運輸和儲存
為了將設備安全運輸至校準機構,實驗室應根據設備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措施,防止設備在轉移過程中因搬運不當而損壞。對于需要儲存在特殊環(huán)境中的設備,還應告知校準機構儲存條件,最好是在合同中。
六、校準后的功能檢驗
儀器設備管理人員還應對返回實驗室進行校準或維護的設備進行檢驗。因此,設備從校準機構返回實驗室后,設備管理人員應首先檢驗其功能和狀態(tài)是否正常。設備只有在得出正常結論后才能使用。
七、結果確認
設備管理人員應根據校準方案的要求檢查校準結果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設備可以繼續(xù)使用。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設備,應分析原因,啟動設備故障后的跟蹤程序和不符合控制程序,并檢查先前發(fā)布的結果。同時,隔離設備以防止誤用,并對設備進行維修。應保存所有記錄。
八、設備的使用
在確認設備功能正常且技術性能繼續(xù)保持后,設備可以繼續(xù)使用。設備管理人員應將校準證書和確認記錄歸檔,并更換設備的有效校準標記,之后校準基本完成。
【本文標簽】 儀器的校準過程有哪些
【責任編輯】